守护心搏,“无线”新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江苏率先完成双腔主动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江苏省首例双腔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苏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起搏电生理领域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该手术在院领导及科主任蒋廷波教授大力支持下,由蒋彬教授和邹操教授携起搏电生理团队完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起搏电生理团队

患者术前心电图

精准研判:满足患者需求,定制“无线”方案

患者男性,80岁,因“头晕伴心悸1周”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外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停搏最长达9秒。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重基础疾病,而且体型消瘦,对传统有导线起搏器存在不少顾虑比如感染风险等,但又希望能够接受心房心室生理性顺序起搏。为了满足患者需求,避免传统起搏器植入风险,起搏电生理团队术前进行了充分评估、讨论以及家属沟通,结合临床国际指南和团队丰富的无导线植入经验,最终选择全球首款、目前也是唯一一款心房心室双腔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方案,为患者量身定制“微创、安全、高效”的治疗路径。

技术突破:实现“真双腔”,无线同步起搏

团队通过患者股静脉(微创)路径,将仅有传统起搏器十分之一大小的两粒新型无导线起搏器精准输送至右心室和右心房,利用其特有的双螺旋设计,将起搏器牢固地锚定在右心室低位间隔及右心耳基底部。整个手术过程流畅高效,术中及术后参数测试均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程控参数显示心房与心室起搏器通过独家i2i™通信技术实现“无线对话”,房室同步率超99%,真正实现双腔起搏器功能;这意味着心房与心室能像心脏正常生理状态下一样“默契配合”,实现生理性房室顺序起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摆脱了传统起搏器导线与囊袋的束缚,还确保了“真双腔”无导线起搏器生理性起搏,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术后总结:

心房心室双腔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无导线起搏解决方案,对术者操作精准度和术前评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首例植入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团队对新技术的快速掌握与高效落地,也为后续临床使用积累了宝贵经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作为全国首批、省内首家无射线电生理中心,常规开展各种高精尖心脏介入手术,包括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左束支起搏术、零射线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以及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术。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前辈精神,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更多创新技术在临床应用、造福患者。


本文地址:http://www.qqylw.com.cn/xinwen/2813.html

相关推荐

品牌策划

BRAND

热文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