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导丝技术在LBBAP中的应用研究
- 2025-07-24 10:50
- 网络
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LBBAP)是一种新兴的生理性起搏技术,传统的LBBAP植入需依赖专用输送导管,通过导管将导线穿透室间隔并固定于左束支区域,但该技术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解剖适应性差等局限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波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三维(3D)硬导丝【手工塑形+拧入】的LBBAP导线植入技术,完全摒弃了专用导管,成功实现导线植入室间隔深部。相关研究发表于Heart Rhythm ,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内容。
研究目的:比较3D导丝技术与传统导管技术在LBBAP中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左束支区域起搏
Lead stylet 导丝
Implantation technique 植入技术
Delivery catheter 输送导管
Conduction system pacing 传导系统起搏
研究方法: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匹配两个中心的230例患者(1:1比例)。
人群:400例患者(平均年龄75.3岁,48.5%女性),匹配后每组115例。
干预:3D导丝组:使用Tendril STS 2088TC导线,通过手动塑形导丝(单平面U形弯曲+后部90°弯曲)引导导线植入。
导管组:使用SelectSecure 3830导线,通过固定/可调弯鞘(C315HIS/C304-HIS)植入。
评估指标:手术成功率、透视时间、电生理参数(QRS波时限、阈值、感知灵敏度)、并发症(穿孔、导线脱位等)。
那么,所谓的3D导丝技术是怎样操作的呢?
3D导丝技术步骤:
1、His束区域标测:导丝塑形为单平面U型弯曲,调整远端与近端弯曲距离以适应右心房解剖。
Figure 1. The first 2 steps of the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lead implantation procedure with the 3-dimensional stiff stylet
2、间隔弯曲塑形:导丝远端90°后向弯曲,形成3D结构以引导导线穿透室间隔。
3、靶点定位:依据电生理标准(如V1导联终末R波、V6 R波峰值时间缩短)确定最佳植入位点。
4、导线固定:通过“天鹅颈”形态确保导线贴靠间隔,手动旋转推进导线。
5、间隔穿透监测:持续观察阻抗、损伤电流(COI)及心电图变化,避免穿孔。
Figure 2. The fifth procedural step of the pacing lead implantation process in the left bundle branch area with the 3-dimensional stiff stylet.
图 4 展示了通过心电图、射线照相和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基于 3D 探针的程序结果的代表性示例。
图4:Figure 4. Illustration of typical outcomes of stylet-based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LBBP) lead implantation.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两种植入技术的结果对比。
研究结果:LBBAP 导线植入成功率和急性手术相关数据
表2显示3D导丝组和导管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5%、 94.8%(P=0.92)
电生理参数:
左束支捕获率:3D导丝组98.3%,导管组77.4%(P<0.001)。
阈值:3D导丝组0.63 V,导管组0.83 V(P<0.001)。
并发症:
急性穿孔:3D导丝组4.3%,导管组3.5%(均无症状)。
延迟性穿孔:仅3D导丝组2例(1.7%),需重新干预。
由此可见,3D导丝技术可行,效果与传统导管技术相当。
讨论:本研究的作者认为该技术的优势主要是操作简化;灵活性高;保留多个起搏位点。
但编者认为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术结果受较多因素影响,包括操作者的技术,心脏的大小与所在位置等,在无专用鞘支撑的情况下,导线是否能成功拧入优化好的位点,仍是需要继续验证和关注的。
本文地址:http://www.qqylw.com.cn/xinwen/2666.html


品牌策划
BRAND

